葛棣
葛棣 ,1964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字 秋生,职业书画家,现居北京,主功书法,国画。现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宣和艺术研究院院委会主任,飞驰环球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宝书画研究院山东分院执行院长,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创作三十余载,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追求具有自己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作品受到国内外及藏家的喜爱并收藏。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向葛棣讲解作品创作
“笔墨当随时代”是葛棣的口头禅和一贯追求,同时也是他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求新、求变的原动力。翻开中国现代美术史就会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画家,其代表作无不与当时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以“笔墨当随时代”其实是艺术家在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对自己艺术史观的建立和清晰化。艺术家也只有在这种历史意义的指导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笔墨当随时代”。而有一位书画家能“以字传意,以画传境"那就是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委会主任葛棣。
葛棣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谈起书法,葛棣诸体兼能,尤其擅长真、行、草。他的楷书雄健沉稳、风采高雅、神韵超俗;他的行草灵动奇巧、跌宕洒脱、时出新意。
葛棣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协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书画同源,在中国书画中,这两门艺术是相通的。中国书画史上,很多大家都是书画兼擅的。我是书画都很喜欢,写写字,画些画,一方面是修身养性,一方面也是互补,各方面的休养都需要。特别是书与画,结合得更近。我是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总是写字,画意感不想,需要通过研习画来增强书写中的画意。通过以书入画,强调画画中的书写感觉。我国古代大家在画画最后的落款都是某某写,很少写某某画。这就是中国文人画的显著特征。就是写的意识在画里面,使画更有看头,更有品味的成分。书法中,没有画的意境,只是单调的线条,很难写出精彩。我是通过书画兼修,尝试达到这两种艺术的结合。
葛棣与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欣赏葛棣先生的写意国画,能够感受到他是在以心造境、以情渲染。细细品读,那高洁的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就体现于画面之中。他的大写意水墨多以荷、菊、梅为表现对象,同时也以恬静淡然的姿态,描绘其高洁的情操和崇高追求的内容。他的画作尽管表现了四季变幻中物象的风貌,而多数情况下,在表现秋荷秋菊、鱼、草和人物这些作品中,画面的内敛,给人一种静默感,这是画家心境的写照,更是画家思想深度的表达。他的写意国画也极富禅韵,那种悠然自得的画面,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寂静大美的超凡境界。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追求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绘就出这样宁静深沉的画面。
葛棣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著名画家梅墨生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著名画家潘天寿曾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趣为最高境地”。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一件作品的问世,都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应,是作者精神气质,感情意念的流露。
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一幅好的作品,可以将赏读者带入其画意之中。在体会画面的精神内核的同时,赏读者的精神面貌也会得到感染或升华。我喜欢郝先生的画,因为在这样一个喧嚣,快节奏的社会里,像他营造的这种静谧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使我的思维和精神得到了莫大的滋养。
葛棣与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单玉志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葛棣正以一个诗人的情愫、画家的执着和行者的淡然,一步一步地朝着艺术的圣殿迈进。笔者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