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书画资讯 >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著名画家王卫宁作品欣赏
发表日期:2019-11-05 15:34| 来源 :本站
 
 
艺术简介
     王卫宁(瑋寧) 1956年9月生于青岛。号“雷公之子”。自幼受祖辈影响,喜爱书法、绘画。青少年时期绘画得益于美术教育家杨延武先生指教。1982年师从于张叔愚先生研习书法、篆刻。1988年师从于刘炳森先生研习隶书,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孔维克人物画高端美术创作研修班,2017年拜著名花鸟画家刘世骏先生为师,研习大写意重彩花鸟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政协科教文卫特邀委员。青岛市人大文史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花鸟画院理事、青岛民革中山书画院顾问、青岛油画学会创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岛展览中心艺术总监。策展人。
 
 
《祈福迎祥》84cm×71cm
 
人生处处皆花期,落寞无根不足提
——看《祈福迎祥》有感
足不出户,网络为媒,看网友文章评论时,居然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叫王卫宁。在他墨宝如云的博客里挂着一幅《大木行僧 祈福迎祥》。描写的是:祥柏树下,僧祷朗朗,福云垂天,祈愿长长。扑面盈目的古柏让我顿觉沧桑。然古柏之后,众僧祈颂,翠叶如云,朗朗晴空,却又让我注目起敬。细看画中意境居然能够和画中人物心愿浑然一体,不禁让人叫绝。
 
 
《何故水边双白鹭 无愁头上也垂丝》137cm×68cm
 
人来世上,相逢是缘,平安是福,和谐是祥。人来人往,如紧密相连的柏树,枝叶共生于凌云一处,错综里形态万千,疏密中有似各样男女,或悲或喜,又似坎坷乱石,陡峭弯曲。声色犬马,隐现其中,风起云涌,聚峦叠峰。更有似烟如雾,灵光穿越叶隙,展现一道通天之路。大概是人生阅历到了一定的高度,风景无限,艰险也多,沧桑如烟,世事变幻。画中主线是追求和谐,故没有打斗场面,却用柏树百折不挠的坚强躯干,刻画出了柏树的艰辛与勇敢。其实我们也只是人类历史中的落叶一片,在追求辉煌一时之后,便飘零在岁月的烟尘里,消声匿迹了。
 
 
《灵塔》137cm×68cm
 
画幅中凸显的浓浓绿意,是对人生的感激。可人生苦短,苍老的古柏又有几分叹息!
 
 
《雨林神龟康寿》138cm×68cm
 
坚韧的古柏,它曾经历了几度的风雨,世间的风云变幻,历史的层层沉积,画家用了疏密的笔调,使得树干一身磨砺,但却又依然挺拔,枝叶浓郁。似一经历沧桑依然不屈的行者,他对生活充满了依依的热爱,对人生坚持着饱满的乐趣。他性情悠远而深厚,格调豪迈而脱俗。他用僧吟凡众来超度红尘,虽多沧桑刻画,仍一如翠柏,万千林里置于外,自当屹立卓不群。淡漠人生路,祥对斜阳里,以浓墨泼笔,直抒宽厚深意,坦然展示出了画家对世间和生活的无限情怀。
 
 
《凌波仙子》180cm×97cm 青岛双年展
 
与古柏相比,人生又是何其短暂,从一个婴儿落地,开始学语,从认识这个世界开始,匆忙走过少年时光,短暂的青春,来不及抓住一身的激情,到了中年顿觉时光流逝的太惋惜,挽留中又慢慢逝去,最终垂垂而老,止剩回忆。三国时的英雄人物曹操曾经写出“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千古佳句。
 
 
《调寄雨林梦》180cm×97cm
 
尽管是这样,人总是经历着世间风风雨雨,经受着各种磨砺。在人间生活,没有人可以逃避风雨,七情六欲,苦辣酸甜。深爱过,痛恨过,激动过,落寞过。在辗转反侧中煎熬,在变幻莫测里体会人生的美妙。从苦中走来时,体会到了人生的甜,幸福失去时又让人不堪忍受。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见到彩虹却又不能抚慰风雨之痛。人生又是多么地漫长,心路有时又是怎样一种惆怅。
 
 
《多子多福图》138cm×68cm
 
人生的苦乐其实又多来源于内心的折磨,来源于人对现实的过分执着。如果不遇到挫折,人的欲望便会永不休止地向前蔓延,欲壑难填。拥有100万元钱的富人,对金钱的欲望比只拥有一元钱的乞丐要强烈得多。社会发展了,人民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对感情生活的追求更多了,这是一个正常发展的道路。可回过头来,总有许多不该走的弯路在里面,回忆里会有许许多不值得留念的东西,许多竞争,许多拼搏,许多感伤,到最后却不是一个想要的结果。
 
 
《莫言秋风叠 相偎两依依》
 
很多东西本来并不需要,却也跟着潮流卷入其中,直至被大浪淘尽,发现自己本不是英雄。画中众僧袈裟的描绘亦如坚壁陡岸,激流中泊着人生航船,层层的岩石上刻画着历史的变迁。人生如斯,逝于瞬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人世间的阴晴圆缺,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其实都有它美丽的一面,成功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失败也本可以一身坦然。
 
 
 
大自然本来就是其乐无穷的,虽没有人可以穷尽宇宙,但其间奥妙正如道家哲学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你管他有多宽多广,只管终其一生享受其“妙”就行了。自然之大,人之渺小,才使得每个人在自然之中可以游刃有余。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他们或轰轰烈烈,或坚贞于爱情,或建功立业,或留下一世英名。大自然赐予给每个人生命,每个人最终都会匆匆走完一生,所见所识,所历所处,各不相同。大自然赐予每个人体魄,就像一支蜡烛,点亮它需要你的心灵。大自然万头攒动,每个人又都是一道风景。一个人能来到世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这个机遇才让我们相处于万物生灵。
 
 
《河畔风韵》138cm×68cm
 
画中的诚僧自红心向上,已是宁静安详。不争不抢,无恨无怨,双手合十,祈祷着幸福安康。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苏东坡被贬做外吏悟庙堂之冷。生活的多姿多彩是世间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都可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自己的幸福道路,抬头见云,可以感觉云的美丽,迎面沐风,顿觉风之有趣。庄子曾经穷困一生,可他淡漠名和利,逍遥度世,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他那样自在的好心情,于丹评价他是自由自在地“活在当下”。闻道不分先后,人到了一定的高度,思想有了一定的觉悟,自然明白了人生该怎样去体会幸福。
 
 
《玉容绝代》138cm×68cm
 
我早年家乡上学的小路边曾有一处五棵一簇的老柏树,村里人都把它当成神树,常常有人到那里祈福。几百年来,风从浓密的树叶间掠过,那神柏就是我们这个小村子幸福的寄托。然而《祈福迎祥》画中所看到的却又是一个完整的现实主义的自我造福,它饱含着做人的真谛和世间的很多道理,他告诉我们生活要用真心换取,要坦然地面对,善待人生。他推崇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每个人在这个和谐有序的大家庭中,平安进取,感恩知足,幸福和祥瑞都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追求。
 
 
 
所以,看到有这样一幅神奇的作品,我便驻足,仿佛又得到了吉祥的侑护。同时,我感慨这人生的短暂,光阴的匆忙也终将会使我苍苍垂老,而幸福的现实里,又曾遗失过多少真实的容貌。安静时,耐不住内心的烦躁;烦躁时,忍不住世间的喧嚣。过去的经历,此时竟显得有些好笑。人活一世,何不抓住即逝的光阴,实实在在地享受幸福。《祈福迎祥》是带着大自然的赋予,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光阴的珍惜,享受于人生的快乐和乐趣之中。淡看纷争,远离伤痛,把曾经的年轮化作一腔豪情,壮志凌云处,念留红心中。
人生处处皆花期,落寞无根不足提。
新龙夜笔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187cm×87cm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读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卫宁先生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表现方法,自成体系。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卫宁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书画同源”的理论,并且在书法和绘画艺术之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为人处事热情周到,谦和待人,遇事有静气,不急不躁,是朋友圈内素有好口碑的人。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岛展览中心的艺术总监,正是得其所哉。他的诸多书法和国画作品频频获奖,近年来被众多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
 
 
《梦回山寺路 闻打暮天钟》50cm×50cm
 
他自幼受祖父的影响,喜爱书法、绘画。青少年时期绘画得益于杨延武先生指教。1982年师从于著名篆刻家张叔愚先生研习篆书和篆刻。大学期间涉研“石门”、“张迁”,后经刘炳森先生点化、亲授。
王卫宁的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运笔自然流畅,结体中庸合度。真草隶篆,甲骨金文均有涉猎,既追求中正端方的古典传统,又追求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既有魏碑的浑朴厚重、大度硬朗,又有隶书的奇横雄律、方圆兼济;既有草书的朴茂粗犷、从容大气,又有甲骨的文咸秀丽、奇变多姿。
 
 
《童趣》45cm×68cm
 
在他看来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特性,书法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其用笔、用墨、用线契合了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直接赋予了中国画整体韵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并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在绘画创作实践中,他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抽象手法,以书法笔行墨韵的粗细、斜正、枯湿、长阔、轻重、快慢、捻转、断续与中国画绘画语言的泼墨勾线、渲染皴擦、滋润干涩、凝重空灵、色墨交融,节律相合,虚实相间的万千变化融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从而,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书法之美,有着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欣赏中国画中的一笔一划、一点一面 ,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凭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及书、画、印相互滋养,使他的作品拥进了更加浓厚的东方文韵和哲学气息。
 
 
《玉阑秋色知谁 檐下碧云丽珠》34cm×68cm
 
他的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尤其他的高僧、古柏系列作品,所画柏松古朴苍劲,有笔有墨,有姿有态,绞丝的树干体现岁月刻画的痕迹,虔诚的僧人则突出画面氛围的祥和、超脱、安定,可以说王卫宁的这类题材作品,技法娴熟、构思独具匠心,作品寓意深刻,是画家情感流露的完美体现。近些年,他在绘画方面孜孜矻矻,诚恳进取,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美术展览,其中人物画创作方面颇有新意,《大木行僧 祈福迎祥》、《南国雨林系列》、《诸子劝学》等作品,或绘少数民族风情,或写高僧古柏境界,或画高原雪域景象,都能以笔墨传神抒情,且构图设色,均有突破。同时在意境的创造方面,融入感情和智慧,让人感到用心的真切和精致。
 
 
《杜牧诗-清明-刘炳森老师书体》68cm×138cm
 
作为画家的王卫宁,通过抒发个人对实际的自然主观感受来表现自然中的客观特征,籍由书画同源理论,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有了人心与自然的结合,他的书法艺术在阴阳向背观念的指引下通过笔法和墨法巧妙配合,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点画之间体现其文化倾向、思想情感,甚至不经意间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
 
 
《雄关漫道》89cm×62cm
 
王卫宁喜欢引述和书写赵继志教授为其写的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不如意事常八九,磨难积多始富有。不惑当自惑中得,耳顺岂从顺境求。写山忌平平乏味,绘水易曲曲通幽。转弯何难天不解,成竹在胸舵在手。”
(唐晓明:新华社驻山东记者站主编、山东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山东新华书画院院长)
 
 
《甲骨》
 
 
《云鹤游天》47cm×180cm
 
 
《海角天涯》
 
环球文化艺术网电话:010-89819999 地址:北京市南三环南曦大厦备案号:京ICP备150296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