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书画资讯 >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发表日期:2020-08-06 12:56| 来源 :艺美

艺术或许能为开放认知和局限提供帮助。构建一个新的穿越时空文明隧道,帮助人类通过,抵达... 天文学科技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同一性在于其终极目的是对未知的无限探索与挑战。将艺术观点带入宇宙奇观,并解决太空艺术在当今艺术世界中的位置问题同时是本次展览的探索性实验目的。

  本次深空石器时代艺术展于2020年7月31日正式开始,截止至8月1日,全部艺术作品已经进入卫星上存储的DIP艺术空间站,即宣告展览开幕。这一次让我们一起回望地球。这也是首次以群展形式呈现艺术的宇宙漫游,同时地表的观测也在进行中,这场来自深空的艺术问候学术研讨会,就宇宙、艺术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将会给我们带来对生命、科技、人文、艺术的更多灵感和启发。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图片: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空石器时代展览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中参展艺术家,九天微星瓢虫一号科研专家,清华大学学术专家来到现场一起走进这场宇宙艺术展的深度探讨。研讨会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对本次策展理念的介绍以及到场人员的介绍。第二部分为本次研讨的重点,嘉宾探讨如何将艺术观点带入宇宙,并解决太空艺术在当今艺术世界中的位置问题。从艺术创作、科技、航天、宇宙以及跨界尝试等不同角度对这次展览带给人类以及各自领域的启发和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第三部分卫星回传的艺术品和地球和太空的自拍影像呈现了奇妙的深空体验和视觉冲击,为与会者带来了身处宇宙的观展体验,同时也激发了科研专家和艺术家们的感慨和思考。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深空石器时代展览开幕,卫星回传影像及研讨会回顾

  图片:瓢虫一号卫星回传展览开幕艺术作品影像

  总结:对艺术、对航天、对创作,对人类文明和智慧生命发展,展望未来,547天的太空漫游有更多的契机去与外星文明对话,与启发艺术,带给更多人对艺术、对航天的兴趣。

  观点分享:

  展览在策划初期是源于我们对太空和未知的一种迷恋。在择选艺术家的时候,围绕他们本身对宇宙艺术和太空主题已经进行的创作和思考,同时也是艺术探讨上能够伴随人类进入未来人工智能阶段的艺术家及作品。与航天科技的合作并不只是在此刻开启一个节点去创作,更多的是希望开启一个方向让大家一起到深空去探讨当下或人类未来要面对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胡乐音(策展人)

  本次国内艺术作品的择选来自一种对太空认知的不谋而合,从情感和材质中都包含着无限可能性。

  ——刘晓诺(策展人)

  在我看来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星球,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宇宙。也包括瓢虫一号。瓢虫一号以卫星的身份被认为是一个艺术家,并且承载着所有的艺术期许和思想传递。这种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在宇宙中的沉浸。

  ——王宁 (统筹)

  把卫星发射到太空,在天上转几圈,然后烧掉,这并不是我们做航天和发射卫星的初衷,我们更愿意期待他有更大的价值。我们在思考卫星是否可以完成通信、导航、遥感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传递视频信息,这些需求是不是也可以实现?

  ——董路(九天微星战略发展部)

  我本人的作品是从材料出发,因为材料是故事,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无论是水、人、情感都是一种基础。 从材料到工具、到技术,都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

  ——张移北(艺术家)

  我们从小看的太空故事都是有一定的结构的,通过探索神秘的太空,这样的探秘对我们来说是文本性的,参与这次太空展览,是维度上的转换,这是对我创作的最大触动。

  ——能尖日(艺术家)

  艺术从来不会脱离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现代工具和新方法也在不断影响着艺术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迟早有一天会让艺术顺理成章的将其涵盖接纳。

  ——YID(艺术家)

  瓢虫一号是我们目前发射的最复杂的一颗卫星,更多的卫星我们也正在研发。从我们中国的维度来说,我们到现在也就是发射了几百颗卫星,上天的也仅十四个人,甚至还没有人能够登陆月球。所以这个行业可能真的还是处于石器时代,和外星人的深空智慧相比,我们可能太脆弱太幼稚。

  ——董路(九天微星战略发展部)

  世界概念和时间概念相似,我们身处其中但无法说清。科技和艺术都是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如在技术中通过物理化学解释,艺术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解释世界,最后这些解释都会对人类造成改变、推进,没有所谓边界,只是结构上不同。

  ——能尖日(艺术家)

  5000年的发展中,是地球人类内部的艺术展览,这一次,艺术进入太空,也是一次全新的展示。也可能 会有其他生命体征的观众。但无论如何,地球人和其他生命缺乏了有效的沟通语言,这个时候或许艺术是可以作为一个符号和艺术理念的传输,引起外太空对人类文明的认识,这种大胆的创新价值,是不是一种新石器时代的尝试? 在未来可以实现所谓的建交,而不仅停留在地球微观层面上。

  ——陈妙冲(清华大学建筑文旅分院副院长)

环球文化艺术网电话:010-89819999 地址:北京市南三环南曦大厦备案号:京ICP备150296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