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宝,别署竹林,师从著名艺术大师古泥先生,荣宝斋画院程大利工作室画家,工山水。</span>
作为同乡,认识刘洪宝,是他从程先生那里深造后的一次展事上。</span>
一个祖辈临河而居的山村娃??刘洪宝,自幼便对山水有着很深的情感,决心师学书画,描绘家乡山水。凭着一番向往和努力,考入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边教学边临习。</span>
洪宝存心画中,立身画外。其心如镜,淡偌止水,其行就简,其学不辍,为人老成,功成于勤。深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乃王道,不饰已短,恳学人长。除教学,洪宝大多数时间是在自己工作室和山水间度过的,常年浸淫于字里行间,墨不入池,亦以缸计,笔虽无冢,亦堆之如薪。</span>
一方面读万卷书,深入古人。置身书山墨海,从书法入手,或篆籀、或楷隶、或行草,临之字尽而情不尽。间或临习古画,或董源、或巨然、或大痴、或石涛、或宾虹,或平远、或高远,或溪山、或松岭,无所不涉,习之墨涸而意犹酣。</span>
另一方面,搜尽奇峰,师法造化。悟透“现实生活乃文学创作之唯一源泉”之大义,不断地贴近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太行山区,或三五日、或十天半月,吃在农家,住在炕头,早出晚归,堪为驴友,向造化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流连于山谷、崖边,缥缈烟云,山光水色,了然于胸,墨洒笔端,生活气息浓厚。</span>
同时访高人,拜名师。先师学古泥,再入荣宝斋画院,拜在著名国画大师程大利先生名下,深得点拨与提携。</span>
通过临习、写生、拜师,使洪宝充分认识到,艺术是以画家生命延展为基础的精神产品,画家情感必须真实地再现于艺术之中,只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地体悟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东西,激发创作灵感,才能提炼、概括出动人心弦的作品来。</span>
任何一个表现题材,都应该师古而不泥古,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摆脱自我,实现自我,其表现形式才会更加完美,艺术境界才会更高。为此,必须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才能,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span>
于是,不断充实绘画理论,深入研究大家思想。洪宝认真参悟了“米家云山”、“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势力不能夺”等艺术内涵。清代大画家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笔墨章第五》中说,“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缥缈,此生活之大端也.”洪宝画作,颇得其真意。</span>
几经寻觅、临习、深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风格。洪宝作品不乏复古风格,近观其墨多有黄氏之浅绛设色,常用元书纸,或衬以茶褐色,亦用水墨和赭石表现,偶有小青绿杰作;由于书法功夫深入,故能以篆籀、行草入画,线条硬朗,多用焦墨、枯笔表现,树叶则多以浓墨、湿墨表现,显现出山淡树浓的气息。</span>
其题材多溪山,立意高远。远观其势,结构合理,疏密有度,山峰连绵,江水如镜,境界苍莽雄秀,又多出新意。凡画数峰,各得其状,树态各异,变化层出。其山或浓或淡,皴擦运用宽泛,雨点、披麻、解索、乱云、斧劈等皴法各安其所,亦常出意外。洪宝作品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水波偶现淡墨复勾。树干或两三笔勾出,或没骨写出,或直挺、或弯曲,或老干、或新枝。活用古代大家山水,力求神似而形不似,于古出新,日益精进。</span>
“经得几番寒霜苦,迎来梅花扑鼻香。”洪宝的创作,每一笔都有其血液和精神,正在逐渐进入一种自然化状态。当然,画事是渐进的,需要长久的积淀,非一生之勤奋不能成功。面对纸墨,能马上进入一种臻化境界,并按照这种境界去挥毫泼墨,还需要毕生探索、追求。所以,有理由相信,凭借一份勤奋和执着,洪宝定会成功!
2013年11月12日</span>
刘洪宝国画小品(35 35cm)</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