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首届“陕西美术奖”颁奖盛典在人民大厦举行。此次评选,共评出理论创作及国画、油画、版画、雕刻、水彩</FONT>水粉等7大类的奖项。</FONT> 首届陕西美术奖的评奖,为陕西画坛带来一缕清风。其中,乔宜男的《静夏》和李玉田的《香阵冲天祭汶川》并列获得国画一等奖,而《香阵冲天祭汶川》因深刻关注和反映了汶川地震这一重大题材、新颖别致的构图、哀而不伤的意境勾起了人们诸多记忆与对逝者的怀念,成为此次评奖的热门话题。</FONT> 《香阵冲天祭汶川》这幅佳作是怎样构思创作出来的?我们该怎样赏析和解读它?李玉田又是个怎样的画家,他对首届陕西美术奖如何看待……带着诸多大家关心的艺术话题,记者采访了这位艺术家</FONT>?? 真情流露的好作品一定会被大家认可</FONT>
谈评奖:首届陕西美术奖</FONT> 是一个“风向标”</FONT> 记者:您对首届“陕西美术奖”评奖、目前陕西国画创作发展现状怎样看? 李玉田:在我看来,这个奖项的设立是陕西美术界乃至中国美术史</FONT>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具有“风向标”的重要意义。</FONT> 纵观陕西美术的发展,这个奖的设立我认为有三个意义:一是凸显了陕西国画创作的历史渊源。陕西自古是国画重镇,现当代有以石鲁、赵望云等大师为领军人物的长安画派,现在则有以刘文西为主帅的黄土黄派,都在全国画坛有重要影响。当今,我省还活跃着诸如刘文西、王西京、赵振川、崔振宽、戴希斌、江文湛、张之光、王金岭、</FONT>陈国勇</FONT>等一大批知名的老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在全国画坛有一定影响。这个背景,是首届陕西美术奖诞生的“沃土”。</FONT> 其次,这个大奖,可以看成是陕西美术积蓄沉默多年后的“集体发声”。近几年国画在全球迅速升温,因其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笔墨韵味和艺术美感备受关注。许多</FONT>古代书画拍出天价,就是这个现象的直接表现。这种大背景下,首届陕西美术奖的推出,无疑是一个及时、鲜明的信号:让大众更加了解国画,热爱本土的民族艺术,扩大陕西作为文化艺术大省的影响力,确立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FONT> 第三,就是彰显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陕西不仅要成为美术大省,更要成为美术强省。应该推出一批新人,这个条件现在基本成熟。目前,陕西画坛上除一批老前辈外,还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国画家,例如:张立柱、邢庆仁、</FONT>刘永杰</FONT>、贺荣敏、姜怡翔、乔宜男、王保安等。他们是目前陕西国画承上启下、正在崛起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创作也形成了一定面貌和风格。所以,这个时候颁发首届“陕西美术奖”,由陕西优秀的老一辈艺术家成立专家评委团,来评选、扶持、提携新人,进一步确立陕西国画在全国画坛的“集团军”力量,这无疑是政府重要的举措。作为个体艺术家来说,我对陕西美术的发展现状很乐观,陕西美术大有希望。</FONT> 谈作品:《香阵冲天祭汶川》</FONT> 是为寄托哀思 感悟生命之美 记者:您的《香阵冲天祭汶川》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陕西美术奖国画类一等奖,能介绍一下这幅作品吗?</FONT> 李玉田:我创作《香阵冲天祭汶川》时,没想到要参展或获奖,而完全是一种寄托哀思和真情的流露。陕西有实力的国画家很多,作为西安美院的教师,我能获得如此荣誉很感动。说真的,《香阵冲天祭汶川》的获奖,看似有些意外,但仿佛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艺术规律:人类的某些情感是共通的,真情流露的好作品一定会被大家认可。</FONT> 《香阵冲天祭汶川》是我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我最初想法就是只想画一张画:感悟一种生命的转化,赞扬生命的生生不息。</FONT> 2008年的5月我终生难忘,地震发生时,我刚带学生从呆了一个月的四川写生基地回来。那里淳朴的父老乡亲、我们熟悉的地貌村落,一夜之间消逝了。我感觉到撕心裂肺的痛楚,那一个月我什么都没做,就是呆在画室画画。创作《香阵冲天祭汶川》时,我刚好在电视上看到“5?12??菊花祭哀思”的哀悼画面,缭绕的香阵随风在裂变的高山上盘旋,我突然就想到了那里遍山开满的野菊花,它们就好像一张张父老乡亲的脸,盎然绽放充满了生的希望和信心。菊花是中国画</FONT>中的一种传统的高洁意象,这次地震,这些逝去的生命不正像这漫山的野菊花吗?突然间,我豁然开朗,让这些逝去的生命回归成生命的另一种意象??野菊花。郁郁葱葱的野菊花生长和依偎在磅礴的大山上,就像这些逝去的人们依偎在祖国母亲的怀里。</FONT> 这个意境确立后,我立即开始创作,我将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处理成了淡淡的浅银灰色,这是中国古代“香灰”的色泽,在画面色彩上营造一种祭奠和哀思的气氛。画幅形式上,我则突破了传统形式,将它处理成了2米乘2米的巨幅中堂的格局。为什么尺幅要如此巨大呢?首先,这不仅仅是技巧表达难度的问题,而是内容需要:那么重大、刻骨铭心的灾难,那么多的人,没有气势磅礴、郁郁葱葱的气势,是无法表达这个重大瞬间的。其次,采用中堂的形式,也是颇有讲究。古代</FONT>绘画中,中堂一般是置放在家族大厅的正壁上,以示庄严尊重,而在这次灾难性的事件中,无数逝去的生灵是值得人们缅怀和尊重的。所以,我安安静静画了一个多月,每一个细小的花朵我都画得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因为在我心里,每一朵菊花都是一个活着的笑脸。磅礴大山的处理上,我则采取了传统的山水写实的技巧,尽量展示了山体遭遇地震裂变后更加雄奇和高大的地貌特征;而阵阵“香”云缭绕山坡的空白处理,又充分突出了画面的空灵和秀丽。就这样,郁郁葱葱的野菊花、缭绕的香阵、磅礴的大山彼此映衬,虚实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苍山泣泪、众志成城”的重大主题。</FONT> 谈风格:要汲取多种艺术元素</FONT> 始终对乡土抱有炽热情感</FONT> 记者:在陕西画坛中,您以浓郁的乡土情结和雄浑博大、苍厚有力的写实风格而闻名。您怎样评价自己的这种风格。您在艺术创作中,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吗?</FONT> 李玉田:优秀的艺术家,一定会有自己的个性。我多年的艺术创作,一直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因为我有一个独立强大的内心世界来支撑它。</FONT> 首先,我从长安画派很多大师身上汲取了无数营养。其次,我很感谢黄土画派的领军人物、</FONT>著名艺术家</FONT>刘文西先生和我的导师戴希斌教授,他坚持采风写生,创作中不断汲取国内外优秀艺术元素,一辈子创作了大量作品。这种勤奋态度和艺术理念,对我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也对我的创作有很大启迪。而戴希斌教授,则一直注重培养我全面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对我的创作有很大帮助。第三,我坚信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画家在注重笔墨的基础上,一定要创造好的意境。这就像“砖”和“大厦”的关系,有了好的“砖”,好的笔墨,不一定能盖起艺术大厦。脱离生活的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从乡村长大,始终对大自然和乡土抱有炙热的情感,这是我艺术创作的“魂”。第四,我觉得,国画创作应该广泛汲取多元文化的艺术营养。我很感谢西安美院对我多年以来的培养,这里有雕塑、设计、油画等诸多庞杂的艺术门类,我都很感兴趣。例如,雕塑的体积感和重量感,平面设计的装饰感和形式感等等,我都会在创作中积极借鉴。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相长。学生的创作非常鲜活,他们的创作形式和想法不一定成熟,但是,他们一些尝试性的艺术观念却让我有许多启发,让我能不停汲取最新鲜的艺术元素和信息,保持创作的敏感性。</FONT> 我的艺术风格因为多表现自然和乡土题材,风格会趋于雄浑博大、苍厚有力。但是,我很注意黑白灰、疏密、灵动厚重的对比和协调关系,尽量营造画面的一种灵动和通透感。对于我来说,绘画风格的形成只能是自然而然、一步步渐变、逐步修正而成的,而不可能是一种突变,也不会“跟风”,这是我的个性。</FONT>